黑龍江網 > 原創

抗聯從此過丨這座小城 藏著5條重要秘密交通線 發布時間: 2022-09-10 10:39 來源:黑龍江網

  黑龍江有這樣一座“黃金之鄉”——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時期,這里的人們喊出了“一兩黃金武裝一名戰士”的口號。于是,受到感召的4000多名金礦礦工一個賽一個地挖,成功讓當年的黃金產量暴漲3倍多,總產量接近2萬兩。5年內生產黃金達7.5萬兩,并及時換回武器裝備,相當于為前線武裝了75000名戰士。

  隨著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這里的人們再次集結起來,全縣掀起捐獻飛機、大炮的熱潮。僅用半個月時間,全縣共捐獻東北流通券約1.36億元,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捐獻了噴氣戰斗機“黃金號”赴朝參戰。

  這里的舊稱是佛山縣,你也可以稱呼她現在的名字——嘉蔭

  這里不僅是一片英雄的熱土,更是抗日聯軍轉道蘇聯,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取得聯系的主要通道。

  接下來的故事,便從這里開始……

  要論誰對嘉蔭縣的抗聯歷史了解得“最全面”,如今已81歲高齡的趙忠孝絕對榜上有名。

  趙老2001年9月退休,次年10月到嘉蔭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工作至今。作為老促會的常務副會長,他組織修建了抗聯攻克佛山(嘉蔭原名)七十周年紀念碑、縣城和烏拉嘎兩座革命烈士紀念碑、趙尚志將軍全身紫銅塑像。除此之外,在老促會工作的20年間,他還不斷搜集整理抗聯史料,為機關干部和青少年開展紅色故事宣講。

  “抗日戰爭期間,抗聯三軍、六軍轉戰佛山,開辟了佛山——薩基博沃、通河——加里寧諾、馬連——拉賓、結烈河口——卡薩特金諾、舊城——音諾肯基耶夫斯卡亞5條國際通道。這5條線路的暢通保證了北滿省委及抗聯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的聯系,對于爭取蘇聯對抗聯的支援和幫助,保存抗聯有生力量,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北滿的抗日游擊戰爭中起到了特殊作用。”

  據趙老描述,14年間,抗聯戰士在這片土地上御侮殺敵,但其中有兩場戰斗有著格外重要的影響。

  “一個是景永安攻占佛山縣城,另一個則是趙尚志攻克烏拉嘎(北溝)金礦。”

  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侵占烏云、佛山兩縣。1936年,為了護送北滿臨時省委代表朱新陽赴蘇,通過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向中共中央匯報帽兒山會議情況,抗聯第三軍五師師長景永安便率留守部隊與朱新陽一起,赴黑龍江沿岸開展游擊活動,并尋機護送朱新陽赴蘇。

  佛山北臨黑龍江,與俄羅斯村莊薩基博沃隔江相望。當時佛山縣城是偽滿洲國設在黑龍江沿岸的邊境重鎮,鎮內除偽縣公署和警務局外,還駐有國境監視隊(偽騎兵二十七團三連一排加日本人橋本中尉以下30名),日系參事官以下軍警5人,偽警務局長以下警察27名,每人有步槍一支,另有機槍一挺、獵槍40支,手槍3支。

佛山——薩基博沃國際通道

  1936年初冬,景永安率部從老溝出發,由稻田村(現嘉蔭縣紅光鄉境內,隸屬嘉蔭農場施業區)的農民陳秉一做向導,急行軍到達距縣城80華里處的落馬湖(現保興鄉東湖村)。

  幸運的是,部隊在附近的“碓趟子”遇到了佛山村(現朝陽鎮)的3位農民。他們不僅介紹了佛山縣城內敵軍的近況,還由其中兩人作為新的向導,帶領隊伍乘夜色急行軍50華里,抵達距縣城10公里左右的范家耳營子(現紅光鄉星火村東)。

  12月1日下午4時許,部隊到達西南溝口(現紅光鄉紅旗三橋處),景永安師長指揮80人攻打國境監視隊,朱新陽率20人攻打偽警務局和縣公署。

  “夜襲”即將開始。

  當時城內的燈火大多已熄滅,景永安一隊率先奪取南門,順利進入城內,割斷電話線控制電臺,隨后分別包圍了警務局和國境監視隊。

  警務局與縣公署同住一個大院,與國境監視隊相距僅500多米。因此,當朱新陽率部翻墻進入大院時,屋里的警察還沒來得及反抗就被活捉或被擊斃,警務局長宋作霖自知陷于絕境,隨即下令交槍投降。偽縣長夏虞卿及15名屬僚被活捉,1名被擊斃,只有日本參事官吉村勝露生逃竄。

  攻打警務局的戰斗結束后,國境監視隊的敵人仍在頑抗。

  于是,朱新陽率隊迅速與主力合兵一處,并命令偽縣長夏虞卿、偽農會會長蘇子洲喊話勸降。但橋本隊長仍逼著日偽軍抵抗,使得戰斗一直持續到后半夜。最終,在一些愛國群眾的引導下,抗聯部隊從敵人側后潛入國境監視隊院落,打死了橋本中尉;偽排長田某帶幾個心腹逃跑,殘敵放下武器投降。

  翌日早晨打掃戰場時發現,此前逃竄的吉村勝露生身穿一件棉大衣凍死在城外的麥秸堆里,武士嵐指導官燒死在放置電臺的天棚上。

  這一仗,共打死日軍9人、偽軍3人、偽官吏1人、擊傷8人、俘虜40余人;繳獲國境軍用地圖一部、步槍50支、子彈1150粒;手槍3支、子彈35粒、獵槍40支;公用被489件、警刀41把、馬93匹、現款7萬元。燒毀了縣公署、警察局、義倉、參事官宿舍,砸開監獄釋放了8名“嫌疑犯”。

  此次攻打佛山縣城戰斗的勝利,極大鼓舞了抗日軍民的士氣,不僅有力地聲援了抗聯三軍西征部隊,完成了護送北滿省委代表赴蘇匯報的任務,也震撼了偽黑河省和偽滿洲國新京(長春)。

  12月5日,朱新陽帶翻譯陳昌一、警衛員鄭丙甲等3人通過佛山——薩基博沃通道,過江去蘇聯境內,代表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向中共駐莫斯科共產國際代表團匯報。完成護送任務的景永安師長則率部撤出佛山縣城,轉赴新的抗日游擊戰場。

  趙尚志攻克烏拉嘎(北溝)金礦實屬“意料之外”的驚喜。

  1939年6月,蘇聯釋放了被關押一年半的趙尚志,并由一位蘇聯將軍出面向趙尚志轉達共產國際的決定:任命趙尚志為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回東北領導抗日斗爭。

民族英雄趙尚志塑像

  重獲自由的趙尚志迫切希望早日返回東北抗日戰場,在蘇方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支由在蘇聯的110多名東北抗聯人員組成的教導隊,下設兩個中隊。6月下旬,他們乘火車從伯力到比羅比詹,又行軍300里,抵達黑龍江邊的俄羅斯農莊拉賓站。

  6月27日晚,蘇軍用一艘大船經馬連——拉賓國際通道護送趙尚志一行渡江。

  28日早8時許,部隊走到現烏拉嘎鎮金星村西的土蘭子溝前面的小山泊子,俘虜了十幾名運送物資的偽礦警。從他們的口供中得知烏拉嘎(北溝)金礦日偽守備力量不強,共有40余名敵人,其中有20多名礦警,并有一部電臺,由兩個日本人使用,還有幾個日本人是武裝的采金技術人員。

  趙尚志當機立斷,召開干部會進行戰斗部署:命令戴鴻濱率領兩個中隊攻打西院警備隊,祁致中率教導隊攻打金礦局東院的礦警隊。

  當晚,戴鴻賓首先向西院警備隊發起了進攻,戰斗十分激烈;但祁致中方面卻遲遲沒有開始。趙尚志見其行動遲緩,便親自指揮教導隊沖上去,幾分鐘解決了戰斗。

  待趙尚志走到金礦大門口時,發現一個看倉庫的偽軍拿槍正往外跑,于是他大喝一聲,“兔崽子,往哪跑!”嚇得偽軍把槍一扔,乖乖投降了。后來趙司令十分風趣地說:“在門口,我趙尚志還繳了一只槍。”

  這次戰斗,除一個鬼子逃跑,其余全部被消滅,俘虜偽軍30余名,繳獲步槍40余支,無線電臺一部,沙金和上千袋的面粉等物資。

抗聯戰士滿載戰利品撤出金礦

  攻占金礦后的第二天,抗聯指戰員召集礦工們召開群眾大會,趙尚志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工人們看著這位令鬼子聞風喪膽,出萬元賞額緝拿的英雄都十分驚喜,當場就有20多名礦工和礦警參加了隊伍。

  會上,處決了孫大把頭的總管尹白毛子等漢奸,教育釋放了偽軍。會后,趙尚志又指揮部隊打開倉庫,把大批面粉分給了貧苦礦工。

  這一仗,是趙尚志率領抗聯指戰員從蘇聯歸國后,取得的第一場勝利,不但使隊伍擴大到150余人,也較好地解決了部隊的給養問題。第三天,抗聯戰士整裝出發,準備迎接新的戰斗。

  曾經在佛山縣戰斗過的,除了赫赫有名的將領,更有默默無聞的小卒。而趙忠孝在給青少年講述紅色故事時,最常講的也是關于2個16歲無名小戰士犧牲的故事。

  抗聯三軍五師攻克佛山縣城后,部隊深夜經過烏云縣城西南的小河沿屯(現嘉蔭縣烏云鎮小河沿村)時,有兩名小戰士掉進農民在江上飲馬的冰眼里,冰冷的江水瞬間濕透棉褲腿和鞋襪,數九寒天里直接凍成了兩塊冰疙瘩。但他們怕影響行軍速度,依然忍著疼痛艱難地行走著。

  路過常家屯(現常勝鄉常家村)不遠,兩人的腳早已失去知覺,無法繼續行走。師長景永安決定將他們安置在老鄉家里,待治愈凍傷后再按約定地點去找部隊。不料,由于不明情況,誤將兩個小戰士安排在了日本特務袁明家里。袁明外號叫“袁混蛋”,第二天立刻就向烏云縣警務局報告了抗聯戰士在他家落腳的事,二人隨即被捕入獄。

  烏云縣警務局因捕獲兩名抗聯戰士,如獲至寶,而當他們看到不過是兩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時更是暗暗自喜,以為只要一動刑,就能得知抗日聯軍的行蹤。哪知兩個小戰士在革命戰爭的烽火里早已百煉成鋼,縱使敵人動用各種慘無人道的刑具,嚴刑拷打一天一夜,仍一無所獲。

  敵人看硬的不行,就改用“軟”的,由日本參事官增田虎正郎和偽縣長趙畏親自出面審問。

  審訊室布置得清新優雅,留聲機播放著悠揚的樂曲。當兩個小戰士走進審訊室的時候,趙畏假惺惺地說:“你們兩個小孩子在父母身邊安安樂樂過日子多好,抗什么日呢?大日本皇軍幫助我們中國建設‘王道樂土’”……不等他說完,其中一個小戰士搶著說:“我們有父母,是中國人,請問趙縣長你也有父母嗎?你的父母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另一個戰士接著說“當漢奸沒有好下場,我們在佛山把漢奸王萬良綁在電線桿上勒死了。”

  日本參事官增田虎正郎看趙畏被兩個小抗聯駁得張口結舌,便出來打圓場說“我知道你們是被‘共匪’逼著干的,只要你們說出不是自愿參加的就好。”這時,兩個小戰士滿腔怒火地立即質問,“你們日本人到中國來燒殺搶擄,殺了我們多少父母兄弟,我們抗日沒什么不自愿!”敵人看兩個小抗聯軟硬不吃,立即露出了兇殘本相,決定處決他們。

  行刑那天,兩個小英雄站在爬犁上,時而高唱抗日救亡歌曲,時而向鄉親們頷首致意,走到“恒昌號”商店門前,要了酒和紅布,高喊“再有十六七年,又長這么大,還要打鬼子,除漢奸!”路旁的老百姓見了無不低頭垂淚。

  隨著罪惡的槍聲,英雄的熱血灑在了北疆的沃土上。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會忍不住哭泣,甚至想為這2名勇敢的小戰士捐款立碑。只不過我們無從得知他們的籍貫、何時參加部隊、又是何時犧牲的。”

  雖然這是一個被講過無數次的故事,但在采訪時趙老仍然難掩心中的難過:

  “我們曾經實地考察搜集過有關這兩位小英雄的故事,遇見了一位目睹過現場的老李頭。見到他時他已經80多歲了,可回憶起兩個孩子英勇赴死的場面依然很激動。他說自己在那之后的一年都沒睡過一個好覺,每當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是他們慷慨就義,高喊口號的畫面。”

  再有十六七年,又長這么大,還要打鬼子,除漢奸。

  “抗聯精神不僅感動了我,更激勵了我。我時常會想,先輩們17歲、27歲就能夠做到為革命犧牲了,我現在多做一點工作又算得了什么呢?能夠為孩子們留下點記載,為后人多留些紀念,這是一筆多么寶貴的精神財富啊,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東北抗聯斗爭的過程無疑是艱苦卓絕的。

  李敏在嘉蔭縣重走抗聯路時,回憶起那一年又一年的寒冬依然忍不住落淚。她記得有些小戰士凍得整個人跑進火堆,身上著火了也不在意。夏天則要忍受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不吃不喝躲在地窨子里。

  陳雷也在嘉蔭這片土地上回憶起自己死里逃生的經歷。

  他的右手腕動脈曾在戰斗時被子彈擊穿,頓時鮮血如注,幸好戰友機警,用樹枝頂住血管,這才保住了陳雷的性命。西征途中,由于他臂部受傷,無藥醫治,加之蚊叮蟲咬,傷口發炎化膿,腐肉中甚至生出蛆蟲。

  而透過這些苦難,跨越77年的時光依然能來到人們眼前的,是苦難背后的信仰,是萬千同胞同甘共苦、浴血奮戰鑄就出來的,如金子般閃耀的東北抗聯精神。

  在新時代視域下,我們要繼續傳承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進一步深化對東北抗聯精神基本內涵和當代價值的研究闡釋,實現東北抗聯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精神價值追求的有機結合,使之成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抗聯從此走過,但抗聯精神會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部分文獻資料來源:《嘉蔭抗聯愛國文化》——中共嘉蔭縣委宣傳部 編著)

責任編輯:張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