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評論員?易博文
正是春耕備耕時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區,沿著田邊小道,走向農田深處。一旁的稻田里人們正在育秧,秧盤上的種子剛剛播下。
“你們這里什么時候開始插秧?”總書記走上前仔細察看,并同在場的種糧大戶、農技人員等親切交流。
“4月上旬和中旬。”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總書記對農業生產的熟悉,引來大家會心的笑聲。
這是一幅溫馨而感人的畫面。領袖與人民的對話,如拉家常般親切自然、輕松愜意。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關懷、對農民的深情,洋溢在這一問一答間,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總書記曾在梁家河插隊7年,問起陜北的莊稼,肯定門兒清,那是刻在骨子里的記憶。“插完早稻迎‘五一’”,是只有南方農民才知曉的農事,總書記連這個都知道,真是上心了。
知農、愛農,走到農民朋友中間去。總書記所身體力行的,正是這些年我們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密碼,也是我們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的根本指南:不僅要知“農業”,更要用心用情愛“農村”、愛“農民”。
走到田間地頭去,走到農民朋友中間去,尊重他們、善待他們,就有了做好“三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如此,我們就能夠發現,這些年,基于黨委、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隨著農業機械化步伐的加快和土地的有序流轉,種田大戶是能夠賺錢的。再談下去,也許還會發現,算上農藥、化肥、種子等開支,不少農民賺得也不多,有的甚至并不賺錢,我們的工作還有不少改進空間。推行適度規模經營、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在精耕細作上再幫一把,農民朋友們的種糧積極性還會更高。
帶著感情去,解決真問題,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才能越走越穩當。反之,坐在車里“體”民情、隔著車窗“看”基層、會議室里“搞”調研、賓館里面“聽”匯報,身心離農民朋友們都遠,絕對聽不到真話。
布谷催耕雞報曉,一年之計在于春。到農民朋友中去吧,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踏踏實實投身農村、真心實意幫助農民,我們也會遇到“會心”的微笑,我們必將迎來豐收的季節。
責任編輯:張佳怡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