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評論員 易博文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德合資的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本身就是一種向外界的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總書記在企業展廳里察看產品展示,走進綜合分析室、電池技術中心,深入了解企業研發情況。他親切地對德方負責人說:“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我們愿意同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歡迎更多外國企業來華投資發展。”并且說,“相信你們在這里一定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是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今日之中國,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均居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地位、主動創新開放合作模式的能力、對外開放的平衡性等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更要看到,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國等西方國家加快同我國“脫鉤”“斷鏈”,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受到其攻擊。越是如此,越要擴大開放,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努力爭取吸引外商投資,為解決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問題發揮作用;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重點,優化產業全球布局。
格局有多高,“開放的大門”就會開得多大。加入WTO之初,很多人驚呼“狼來了”,后來又有人說“過度開放了”。事實證明,“狼”是來了,但是,我們不僅沒有被吃掉,反而變得更強健了。站上新的歷史方位,必須進一步打破封閉和保守。什么時候真正從內心里覺得“國企民企外企都是‘自己人’”,什么時候就是真正敞開了心扉。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為湖南投下“信任票”,與湖南合作共贏。目前在湘外資企業達2924家,2023年實現營收3760億元。這是敞開心懷、擁抱世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結出的碩果。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我們還須進一步打開開放的大門,一門心思關心、支持企業的發展,努力實現營商環境的更優化、綜合成本的最小化。
責任編輯:張佳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