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26日電 題:香港外籍人士“打卡”中國年 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中新社記者 戴小橦
2025乙巳蛇年將迎來“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春節。年關將近,越來越多在香港外籍人士開啟“逛買吃”模式,用親手書寫的春聯和手機里各種年味照片展示他們對“中國年”的別樣感受。
起源于新界圍村的盆菜,是春節期間香港家家戶戶團聚必備之選。日前,香港政團民主建港協進聯盟邀請30多名駐港外國領事和外國商會代表到香港大埔泰亨文氏宗祠參加“迎新春盆菜交流宴”,近距離感受舞獅、寫春聯等中國傳統文化。
他們中不少人表示曾去過所屬國家的唐人街感受“中國年味兒”。與之相比,香港吃盆菜的習俗是種極為新奇的體驗。也有人開玩笑說,學會這道菜,今年可以給家人展示一下“中國廚藝”。
參與活動的香港印度尼西亞商會會董何震東26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無論團年盆菜,還是揮春、舞獅,活動中他感受到香港民眾的熱情與好客。今年是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他們一家不僅會在香港感受“港味”春節,還會到中國內地旅游,體驗不同春節氛圍。
1月23日,香港政團民主建港協進聯盟(香港民建聯)邀請30多名駐港外國領事和外國商會代表到香港大埔泰亨文氏宗祠參加“迎新春盆菜交流宴”。圖為香港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左二)向外籍人士展示春聯寫作。 香港民建聯 供圖
香港民間團體“中國故事”國際KOL聯盟近日也組織了2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居港外籍人士登上香港太平山頂,參與寫“福”字和春聯的體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法國人洛朗(Laurent)看來,“港式”春節充滿活力且頗具儀式感,從燈籠到年糕,每個細節都傳遞出濃厚文化氣息。“我學會了‘一帆風順年年好’這句話。”洛朗提到,這句新年祝福象征著順利與美好,希望新的一年自己能順順利利,討個好彩頭。
“中西合璧的香港文化很有特色,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尤其是和朋友們一起慶祝新年,感覺非常特別。”來自意大利的哥爾多尼(Fabrizio Goldoni)鋪開紅紙,拿起毛筆,一筆一畫地書寫“萬事如意步步高”。他告訴記者,這句祝福展現積極的生活態度,希望新一年能實現更多目標,步步高升。
1月23日,春節彩燈展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亮燈。春節彩燈展以“華燈?傳承”為主題,展出多種類型的彩燈,包括約6米高的大型宮燈、由本地扎作師傅制作的小醒獅戲魚花燈等。圖為春節彩燈展。 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除了貼春聯、吃盆菜,“看花燈”也是在港過年習俗之一。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華燈·傳承”彩燈會正在舉行,匯聚了中國錦鯉、醒獅、春聯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花燈讓附近外國游客眼前一亮。
“我原計劃在維多利亞港看夜景的,沒想到‘偶遇’這么好看的花燈,很有中國特色。”印度游客拉胡爾·阿卡拉(Rahul Akkara)一邊和朋友討論花燈的設計感,一邊拿手機不停拍照。
韓國游客申小姐說,趁現在正值寒假,她和男朋友一起到中國旅游,并把香港作為這趟旅程的收官之地。一路上他們穿過漢服、寫過對聯,以這場絢麗的花燈展為旅程收尾,感覺這趟中國之旅不虛此行。
1月23日,香港韓人商工會副主席、香港韓人料食業協會主席李鐘錫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并分享了他的新春計劃。 中新社記者 戴小橦 攝
而在香港韓人商工會副主席、香港韓人料食業協會主席李鐘錫經營的韓國餐廳里,也早早“裝扮一新”,不僅有韓式裝飾,也有窗花和燈籠等紅火喜慶的中國風裝扮,他還將一盆喜慶的年桔擺在餐廳入口處最醒目位置。
李鐘錫說,韓國人也非常重視春節,會提前置辦年貨、大掃除、貼春聯。“無論韓國人還是中國人,大家都希望春節期間闔家團圓,也盼望一年比一年更好。”
責任編輯:張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