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 > 守正創新勇擔使命 奏響龍江振興強音

高擎思想之旗,開辟理論武裝新境界 發布時間: 2025-01-18 16:34 來源:黑龍江日報

  旗幟引領方向,思想就是力量。

  一年來,全省上下持續深化理論武裝,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龍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理論學習重行重效

  對理論學習的理解有多深刻、追求有多篤定,發展的天地就有多廣闊。

  省委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注重從健全學習體系入手,修訂實施《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實施辦法》,著力構建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的長效機制。

  一年來,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集體學習12次,其中6次邀請中央相關部委負責同志以及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進行專題講解的學者作輔導,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理論學習覆蓋面不斷擴大、實效性持續提升、示范效應充分彰顯。

  注重從“小切口”打開“大主題”,圍繞“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等重大主題,組織舉辦“解放思想大講堂”40余場,一次次深入扎實的學習研討,如同系列“頭腦風暴”,黨員干部的機遇意識、市場意識、前沿意識、開放意識、創新意識不斷增強,一場涉及思想觀念、精神狀態的深刻變革席卷黑土地。

  ——理論研究走深走實

  理論研究越深入,理論學習和宣傳的學理支撐就越堅實。

  龍江發揮省域優勢、深挖特色資源,在新的實踐中不斷汲取營養,形成具有辨識度的研究體系、研究成果,推動理論研究闡釋持續深入。

  抓好述學立論提升思想穿透力。發揮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作用,在中央“三報一刊”推出《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形成新質生產力》《聚焦資源稟賦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等理論文章28篇。“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黑龍江的生動實踐研究”獲立2024年度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項目。

  抓好歷史溯源提升文化影響力。深入實施黑龍江歷史文化研究工程,“黑龍江屯墾史”編撰完成,填補龍江邊疆屯墾史料的空白。加強中國清史北方研究院建設,發揮滿學優勢,開展“滿語文的信息化保護與利用”“瀕危滿語的搶救性調研”等基礎研究,助力國家清史研究,服務“國之大者”。

  抓好建言咨政提升決策服務力。高標準組建新質生產力智庫聯盟,推動設立新質生產力研究中心,引導專家學者圍繞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強“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等領域開展研究,重點推進112項智庫研究項目,584份決策建議被中央有關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采納。

  ——理論宣講入腦入心

  金秋時節,稻谷飄香,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八五六農場,科技工作者圍繞農業現代化、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等話題,對全會精神進行宣講,并對種植戶的困惑進行解答。

  “這次宣講形式生動、內容豐富,不僅講解了秋收生產中的技術要點,還讓我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F在,我對發展智慧農業、特色農業的信心更堅定了?!狈N植戶代表說。

  理論宣講要想打動人,關鍵在于緊扣關切、將心比心、引發共鳴。一年來,全省上下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與群眾的關心關切緊密聯系起來,進行本地化、通俗化的“翻譯”,把統一標準的“普通話”轉化為各得其趣的“方言”。面向農民、城鎮居民、青年學生、企業職工,撰寫分領域宣講提綱,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宣講5.1萬余場。

  理論宣講不應僅僅是少數專業宣講員的“獨角戲”,而應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合唱”。巾幗宣講團、勞模工匠宣講團、紅領巾宣講團、銀發先鋒宣講團……先后組建特色宣講團、宣講小分隊7800余個。先進典型、最美人物、領導干部、專家學者、文化骨干,乃至千千萬萬愛崗敬業、熱愛生活的普通群眾,只要有興趣、有故事、有激情,都可以成為宣傳員。

  宣講方式更加精準多元,才能有效觸達群眾。錄制“高質量發展 可持續振興”理論宣講系列微視頻,讓信息呈現更集中、表達方式更鮮活;利用海報、動漫宣講,讓宣講內容更直觀、畫風形象更可愛;開展“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2024年全國兩會精神解讀”等內容直播宣講,打破時空限制,實現與觀眾實時互動,及時答疑解惑……通過這些各有側重、特色鮮明的載體,科學理論變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以親和近人的姿態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責任編輯:張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