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時代的光輝下,根植在祖國北疆黑土中,龍江文化建設百花齊放、亮點紛呈,展現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
——書寫時代、勇攀高峰,龍江文藝碩果累累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一年來,龍江文藝工作者深入時代現場,書寫奮斗史詩,用心用情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努力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龍江藝苑百花競放,活力奔涌,呈現出主旋律高昂、題材多姿多彩、作品新意迭出的發展態勢。
“伊瑪堪是咱赫哲人的根脈,不能丟!”
在歷經抗日戰爭、抗美援朝、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時序變遷中,赫哲人始終堅守祖訓,把伊瑪堪蘊含的精神信仰傳給族人。
如何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讓少數民族非遺故事煥發生命活力和時代氣息,廣播劇《赫哲人的“伊瑪堪”》,完成了一次高水準的藝術實踐。
《赫哲人的“伊瑪堪”》、電視劇《南來北往》、雜技劇《天山雪》、歌曲《今朝》《新路》5部作品榮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烏斯渾河岸》《心腹》2部作品分獲“中國美術獎”金獎、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均創近年來最好成績。
傳承創新是文藝創作的生命所在,也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省委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作,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省市縣三級協同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4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望奎皮影保護傳承發展”案例入選《習近平文化思想實踐案例選編》。
——以文化人、浸潤人心,公共文化服務精準有效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
“群眾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舞臺!”
堅持常態化“送”文化,全省文藝戰線深入鄉村、社區、工廠、學校,因地制宜開展戲劇、歌舞、曲藝、魔術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組織民族歌曲公益演唱會等主題活動千余場,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各類文化活動1.2萬余場。堅持多渠道“種”文化,在網紅打卡地、旅游景區設立藝術體驗區,開展戲曲、書畫、歌舞等公益培訓,入大劇院賞經典、在家門口聽大戲、到博物館看展覽……全省文化惠民活動遍地開花。
持續打造龍江特色文化品牌,龍江文化名片越擦越亮,品牌之光熠熠生輝!
“聽龍江故事、讀綠水青山、享清涼夏日。”
聚焦龍江發展和時代風貌,“故事里的黑龍江”走進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等地,講述工業城市成長的故事,生動再現“共和國長子”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奉獻與擔當。走進農場,講述北大荒開發的故事,見證北大荒變北大倉的歷史進程。走進大小興安嶺,講述林業工人們支援國家建設、守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故事,勾起林區人的回憶,激發林區人的信心。啟動至今,全網傳播量超60億,榮獲國家廣電總局2024年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
“你與山海只有一本書的距離。”
聚焦品讀美文、品鑒美景、品味美食,“一起讀書吧——閱見山海”閱讀推廣項目,開啟一場場跨越南北、橫貫東西的閱讀之旅,來自7個省(區、市)的讀書嘉賓帶領讀者探索發現書中的現實場景,跨越地域和時空,把閱讀的視野格局拉開,把與讀者的距離拉近。在新華社客戶端等新媒平臺推出70余條視頻,網絡觸達量超10億。
“還記得上次讀書是什么時候嗎?”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碎片化、快餐化,面對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放下手機讀會兒書”公益行動在龍江大地率先發起,地鐵、書店、影院、機場、高鐵站,一個個觸動人心的視頻、海報,倡導人們回歸傳統閱讀、深度閱讀、健康閱讀,在公眾心中植入一股清流風尚。
在“一起讀書吧”帶動下,全省閱讀組織超2萬個,成員人數超500萬人,開展各類讀書活動8.3萬余場次,帶動群眾參與讀書活動1500萬人次。
——以獎為媒、鏈接世界,“龍江設計”閃耀國際舞臺
紫丁香創意設計獎金獎100萬、銀獎50萬、銅獎30萬!獎金總額890萬元,獎金標準和規模位居世界同類大賽一流,干貨十足,誠意滿滿!
國際化、專業性是各位參賽選手和與會嘉賓對紫丁香創意設計大賽的普遍共識,大賽得到了世界設計組織(WDO)的大力支持,哈爾濱創意設計中心與10個國際友好協會開展深度合作,吸引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名選手、4600余件作品參賽。
一場洋溢著時尚、藝術氣息的創意設計風暴席卷龍江大地。
大賽獲獎作品“爾濱”城市品牌LOGO及主視覺設計成功落地,“爾濱禮物”店入駐中央大街,成為又一“網紅打卡地”。龍江從創意設計端發力,將城市文化轉化為游客消費需求,以產品形式助力將“爾濱”城市文化、城市品牌走向世界。
齊齊哈爾創意設計港揚帆起航;牡丹江、佳木斯以賽為媒助力本地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大慶建成全國首個省級創意設計中試基地;黑河遜克北紅瑪瑙作為亞奧理事會太陽標識核心元素嵌入亞冬會獎牌……省內機構榮獲德國紅點至尊獎等國際設計大獎16項,“龍江設計”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擴大。
責任編輯:張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