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丨從非遺看安徽:喝茶聊天交朋友,看俄羅斯姑娘的中國“茶”緣

安徽的“茶香”正跨越國界,吸引著全球茶愛好者。來自俄羅斯的愛林便是被徽風茶韻深深吸引的“追香人”。她懷揣著對中國茶葉與傳統文化的熱忱,來到中國求學。

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丨從非遺看安徽:喝茶聊天交朋友,看俄羅斯姑娘的中國“茶”緣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5-06-09 10: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安徽,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華佗創編的五禽戲到流光溢彩的魚燈,從文房四寶的雅致傳承到黃梅戲的婉轉唱腔……更有7項技藝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們分別是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中國珠算——運用算盤進行數學計算的知識與實踐(程大位珠算法)、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其中包括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四項安徽名茶制作技藝。

如今,安徽的“茶香”正跨越國界,吸引著全球茶愛好者。來自俄羅斯的愛林便是被徽風茶韻深深吸引的“追香人”。她懷揣著對中國茶葉與傳統文化的熱忱,來到中國求學,就讀于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業。

愛林與茶的緣分可追溯至十多年前——從研習中國功夫時初次捧起茶杯,到如今對茶事如數家珍,她仍清晰記得:第一口清茶是龍井,而第二次邂逅的是安徽黃山毛峰。受在福州學茶的俄羅斯友人啟發,她也來到中國學茶。在與茶商、茶人們的朝夕交流中,她像海綿般汲取著茶知識。每逢假期,她便深入安徽各大茶葉產地,和當地茶人們喝茶聊天。她說,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喜歡上喝茶,而她正以所學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中國茶文化的窗。

(視頻:馬芮 審核:高琳琳 韓鶴)

【責任編輯:馬芮】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