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晚,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暨紅毯儀式在上海大劇院舉行。今年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當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意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將“最佳影片”獎杯頒給吉爾吉斯斯坦“國寶級”導演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之時,國際電影界的交流與互鑒開啟了新的篇章。當培養了張藝謀、陳凱歌、申奧等大批中國導演中堅力量的84歲導演謝飛,為曹保平頒出“最佳導演”獎杯之時,中國電影事業的傳承正在書寫新的故事。
最佳影片 競爭激烈
今年的主競賽單元,12部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入圍。水平之高,競爭之激烈,讓最終的八個獎項分屬八部影片,影片的制片國也有八個,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南美洲。其中,吉爾吉斯斯坦名導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新作《黑,紅,黃》獲頒“最佳影片”殊榮。評委會給予這部電影高度評價:“電影如同恩典之作,以樸素片段悄然編織情感織錦,緩緩鋪展為一面映照人生之鏡。正是這樣的影片,當燈光亮起,它依然回響在心。”
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導演不僅在上海迎來大獎,他的孫子也在兩天前出生,雙喜臨門的他說:“這次獲獎也是給孩子出生的慶賀!”此前,他還表示要借鑒中國電影對自身文化傳統的講述方式,講述吉爾吉斯斯坦的文化。
中國影人 收獲頗豐
中國電影人在主競賽單元收獲頗豐。青年導演王通的長篇首作《長夜將盡》與日本電影《夏日沙上》共獲“評委會大獎”,演員萬茜也因在片中全情投入地刻畫了一個孤獨又絕望的人物,摘得“最佳女演員”獎。手捧獎杯,萬茜激動道:“對每一個飾演的角色都要付出120%的努力,才會讓觀眾看到100%。”20分鐘后,該片導演王通也上臺領獎,他說“這份榮譽屬于大家”。
當晚,曹保平在他的福地上海,再捧金爵。評委會將“最佳導演”的殊榮給了這位具有“高超的調度能力與敏銳的感知能力,同時從未失去對宏大場面的精準把握”的導演。10年后再獲“最佳導演”獎,曹保平的聲音依舊顫抖:“感謝上海國際電影節,兩次給我褒獎和鼓勵,它對電影創作的堅持和開放性、它的多元和包容,相信大家都能看到。”憑借電影《比如父子》捧起“藝術貢獻獎”的獎杯,青年導演仇晟動情地說,想要用這尊金爵,倒上酒,敬天上的爸爸媽媽。
亞新單元 全力護航
今年,亞洲新人單元的獎項第一次在金爵獎頒獎典禮揭曉。以扶持新人為宗旨之一的上影節,持續為年輕的電影人全力保駕護航。
中國導演卞灼的《翠湖》獲亞新單元“最佳影片”獎。評委會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影片真摯而誠懇的表達,直抵人心,留下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瞬間。”接過沉甸甸的金爵獎杯,《翠湖》制片人張潔借用新民晚報記者的話說,“《翠湖》是一部沒有明星、沒有資源,也沒有投資的‘三無’電影,但是這部電影想被觀眾看到。這部電影的獲獎,希望能給那些跟我們同樣處境的導演和團隊,帶來希望和信心。”
此次入圍主競賽單元、并獲得“藝術貢獻獎”的青年導演仇晟,2021年曾在上影節獲“最佳真人短片”獎。從短片單元到主競賽單元,這條上影節為年輕電影人鋪設的“金爵之路”,他正是見證人。(記者 孫佳音)
獲獎名單
主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
《黑,紅,黃》(吉爾吉斯斯坦)
評委會大獎:
《夏日沙上》(日本)/《長夜將盡》(中國)
最佳導演:
曹保平《脫韁者也》(中國)
最佳編劇:
科雷克·博亞諾夫斯基/卡提雅·普里維任采夫《失衡的夢想》(波蘭)
最佳男演員:
若澤·馬丁斯《被記住事物的氣味》(葡萄牙/巴西)
最佳女演員:
萬茜《長夜將盡》(中國)
最佳攝影:
斯·斯泰納/馬庫斯·內斯特羅伊《德瓦克先生,你相信天使嗎》(德國/瑞士)
藝術貢獻獎:
《比如父子》(中國/法國)
亞洲新人單元
最佳影片:
《翠湖》(中國)
最佳導演:
利里克·戴拉·克魯茲《夜未央》(意大利/菲律賓)
最佳男演員:
史彭元《去看大海》(中國)
最佳女演員:米娜克希·賈揚《維多利亞》(印度)
最佳編劇:
拉利特·拉特納亞克/尼蘭塔·佩雷拉《里弗斯頓山》(斯里蘭卡)
最佳攝影:
普拉巴特·羅尚《里弗斯頓山》(斯里蘭卡)
紀錄片單元
最佳紀錄片:
《與康斯坦莎共雕時光》(西班牙)
動畫單元
最佳動畫片
《靈雀密語》(法國/瑞士/比利時)
短片單元
最佳真人短片:
《野鴉》(中國)
最佳動畫短片:
《兒子》(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責任編輯:董雪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