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訊(王昕 記者 王忠巖)日前,泰康人壽黑龍江分公司啟動并開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
反詐是責任,共筑安全防線
7月8日,迎著“愛和責任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的年度主題,在黑龍江銀保監局與省保險行業協會指導下,泰康人壽黑龍江分公司積極投身2025年黑龍江省保險業“7.8”公益宣傳及健步走活動,以行動詮釋行業責任,傳遞社會正能量。
活動現場,泰康人壽黑龍江分公司設立的金融服務咨詢臺成為市民了解保險知識的便捷窗口。工作人員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交流,重點進行了金融反詐宣傳,結合真實案例向市民普及防范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反洗錢等金融陷阱的知識,提醒大家守護好“錢袋子”,提升公眾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讓專業的金融知識在輕松互動中走進公眾生活。宣傳活動累計發放宣傳資料300余份,宣傳覆蓋人次近500人。
泰康人壽黑龍江分公司將持續落實公安機關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的工作要求,加強反詐宣傳教育,豐富宣傳方式,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助力全民反詐,共同守護龍江百姓的“錢袋子”。
全民反詐必修課:識破套路,守護你的財產安全
一、為何反詐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威脅公眾財產安全的首惡之一。根據央視網2025年6月報道披露數據,2024年以來,國家反詐中心全力推進預警勸阻和技術反制工作,累計下發資金預警指令183.8萬條,會同相關部門攔截詐騙電話46.9億次、短信33.7億條,處置涉案域名網址1181萬個,緊急攔截涉案資金3151億元。各地公安機關累計見面勸阻477.8萬人次。
過去一年,全國平均受騙年齡為40歲,最大和最小的被騙年齡,分別是93歲和9歲。有受害者5天連續中招3種騙術,累計被騙48萬元。詐騙分子利用技術手段不斷翻新套路,無論年齡、職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作為金融機構,我們深刻認識到:反詐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守護千家萬戶的社會責任。只有讓反詐知識像“接種疫苗”一樣深入全民意識,才能真正構建防詐“群體免疫”。
二、揭秘六大詐騙劇本:你的信息可能正在被“角色扮演”
(一)保險場景詐騙三大變體
1、“高收益理財型”詐騙
套路:偽造“保單升級理財項目”宣傳頁,承諾年化收益8%-15%,通過偽造的“XX保險理財App”吸金跑路。
識別要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要求,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高收益承諾必是騙局!
2、“全流程服務型”退保詐騙
新變種:組建“維權群”,假扮律師、保險代理提供“退保服務”,收取20%-50%服務費后失聯。
在此提醒:在辦理金融業務時,優先選擇正規金融機構,避免通過不明來源的中介或平臺進行操作。
3、“精準定制型”理賠詐騙
通過非法獲取的保單信息,偽造帶二維碼的“電子理賠單”,掃碼即中木馬病毒。
(二)社會高發詐騙三大陷阱
1、“AI換臉”親情詐騙
案例:某市民接到“兒子”視頻電話稱撞人需賠5萬元,事后發現系AI換臉合成。
2、“旅行團”殺豬盤
新趨勢:通過驢友群、登山群培養信任,誘導下載虛假投資平臺,初期提現順暢,大額投入后封禁賬號。
3、“醫保升級”短信詐騙
話術模板:“您的醫保卡即將停用,點擊xxx鏈接更新認證”——實為竊取身份證、銀行卡信息的釣魚網站。
三、血淚教訓:這些真實案例讓你觸目驚心
案例一:一條短信摧毀養老錢
65歲的王阿姨收到“醫保局”短信稱“參保賬戶異常需驗證”,點擊鏈接填寫身份證、銀行卡信息后,賬戶內23萬元養老金被分3筆轉走。
關鍵漏洞:未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核實。
案例二:假App背后的“投資狂歡”
某公司財務張先生被拉入“私募投資群”,下載“XX證券”App投入58萬元,初期每日收益超2%,待追加投資200萬元時發現無法提現。
事后鑒定:該App系偽造,所有數據均可后臺篡改。
案例三:“保險理賠”變洗錢陷阱
李女士接到“保險公司”電話稱其車險可獲賠5800元,但需先下載“理賠客戶端”綁定銀行卡。操作后賬戶被莫名消費12筆,累計損失8.7萬元。
技術解析:所謂“客戶端”實為手機病毒,可同步獲取短信驗證碼。
四、防詐“五步防御術”:構筑個人安全防火墻
第一道防線:信息隔離
設置手機“防騷擾模式”(移動用戶發送KTFSR至10086/聯通發送KT至10655132);
2、快遞面單、機票行程單等敏感文件使用“防窺印章”涂抹個人信息。
第二道防線:交易驗證
啟用銀行賬戶“夜間鎖”“跨境鎖”等功能;
大額轉賬前執行“雙重確認制”(如通過官方App人臉驗證+電話客服復核)。
第三道防線:技術反制
在手機應用商店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具備AI可疑來電識別、高危網址攔截等6大功能);
通過“一證通查”(微信搜索“工信部反詐專班”公眾號)一鍵查詢名下電話卡、物聯網卡、互聯網賬號。
第四道防線:知識武裝
熟記“三不一多”原則: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
第五道防線:全民聯防
發現親友遭遇詐騙時,立即撥打96110或通過反詐App“風險核驗”功能協助攔截。
注:本文數據源自央視網法治新聞《公安部:2024年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9.4萬起》
責任編輯:姚楠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