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 > 五谷雜糧下江南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

黑龍江綏化:“五谷雜糧”八下江南底氣十足 發布時間: 2024-11-29 11:13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哈爾濱11月26日消息(記者龐淼 通訊員張長虹)小雪節氣一過,綏化的六河九岸漸漸封凍,而綏化人要帶著豐收好物“下江南”的心也開始“動”了起來——連日來,肇東、安達、海倫、望奎、北林等市(縣、區)裝滿今秋豐收糧油蛋奶的大篷車已經啟程,他們的目的地雖然不同,但大篷車上都有一面共同的旗幟“五谷雜糧下江南·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

11月22日,安達市啟動“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央廣網發 安達市委宣傳部供圖)

  綏化,位于黑龍江省中部,下轄十個縣(市、區),中心城區距哈爾濱一小時車程。綏化地域遼闊,其面積超過了海南省的面積,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糧食種植基地,其耕地面積占黑龍江省的1/8,糧食總產占黑龍江省的1/7。

  綏化物產有先天優勢,其位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松遼流域黑土帶的核心區,具有“兩山一水七分田”的優良生態環境,擁有耕地2900多萬畝,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260萬畝。

秋收圖景(央廣網發 綏化市北林區委宣傳部供圖)

  好地產好糧,好水出好物。如何讓好糧賣上好價?優質的五谷雜糧讓更多人知道、吃到?近年來,綏化人不斷探索,給出了堅定的答案,那就是: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創新供應鏈,改變營銷方式——走出去,猛吆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主動對接全國產業鏈供應鏈,在優勢產業和產業優勢領域深耕細作,更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綏化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讓更多黑龍江優質農產品進入國際國內市場”指示要求,從需求側發力,帶著優質農產品主動對接南方市場,實現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2015年,由綏化的農民企業家發起的“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7年底,由綏化市委市政府牽頭,組織所屬十個縣(市、區),開展“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集中全市優勢資源、優勢企業、優勢產品,主打“寒地黑土”品牌,面向主銷區中高端市場需求,開展了常態化“五谷雜糧下江南”精準營銷活動,先后在杭州、上海、武漢、深圳、廈門、海口等多地推介農副產品,推介品種由開始的大米、小米等主要農作物,逐漸增加到鮮食玉米、雜糧、乳制品、飲品、肉制品等品類。“五谷雜糧下江南”行動助推了綏化“寒地黑土”千億級品牌建設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11月25日,肇東下江南團隊啟程(央廣網發 楊立臣 攝)

  敢把自己的農副產品擺在江南魚米之鄉,敢在居民小區門前把電飯鍋支上、大米飯燜上、小米粥熬上、牛奶倒上、玉米煮上,請當地市民免費品嘗,綏化人的底氣是什么?

  底氣一,是“寒地黑土”的種子好。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而寒地香稻之“芯片”就在綏化市北林區。育種專家苗永增,致力于寒地香稻培育已有40多年,親手培育出經國家審定的水稻品種8個,其中5個是香稻品種,已在黑龍江省廣泛種植;“綏粳4號”是世界最高緯度的第一個香稻品種,也是我國第一個香粳稻品種,成為黑龍江省香稻品種系列源頭性的種質資源,黑龍江省內各地紛紛以“綏粳4號”為親本,相繼育成了諸多各具特性的香稻新品種。這個“香”味,給來自“寒地黑土”的大米增加了賣點。

  令人稱道的是,在綏化市慶安縣,掛有“寒地水稻改良院士工作站”和“北方綠洲稻作博士研究所”兩塊閃亮的牌子,這里培育出的龍慶稻系列良種8個,在全省推廣面積500萬畝,引進龍粳系列、龍稻18等優質品種,優質品種應用面積達到90%以上。先進的科學種植技術,讓慶安大米從原料到終端產品追求優質化,以質取勝,從而贏得了市場。

慶安縣土地肥沃(央廣網發 慶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底氣二,是資源好,自然環境好。

  綏化農牧產品資源富饒,素有中國“寒地黑土特色物產之鄉”的美譽,這里綠水青山,生態優良,資源豐富,擁有大平原、大森林、大濕地,是全國整市整建制農業高產創建示范市,是中國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北菜南運”核心區。

  正所謂“六河九岸出好糧”。綏化地處世界珍稀的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和世界黃金玉米帶、黃金奶源帶和優質大豆生產帶,耕地土質肥沃。500萬畝富硒田,有機質含量是黃土地的10倍,農藥殘留量是全國平均用量的1/10。這里是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之一,凍融交替,半年休耕,耕種一年一季,玉米、大豆、水稻、馬鈴薯等作物生長周期長。“寒地黑土”品牌是“中國十大誠信品牌”“中國馳名商標”,在全美聯邦和歐盟27國獲得注冊通過。

  底氣三,是“慧”種田,技術好。

  綏化的“五谷雜糧”敢闖國內大市場,其核心競爭力在于有踏實的品質保證。他們以科技農業為支撐,實施糧食增產計劃,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綏化優質糧。

  拿已有百年水稻種植歷史的慶安縣為例,這里實施“秋翻旱耙、增施農肥、優質品種、高臺大棚、機械播種、智能催芽、方田機插、控灌細管”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模式,圍繞產業、生產、經營“三個體系”建設,立足于綠色食品、發力于有機食品、著眼于功能食品,以科技指導支撐優質稻米生產加工。先進的科學種植技術,讓慶安大米從原料到終端產品追求優質化,慶安大米以質取勝,從而贏得市場。

  綏化市與黑龍江農投、哈工大、百度集團合作,全力推進整市智慧農業建設,全市構建起了“1+2+3+10”的智慧農業體系,綏化市被確定為黑龍江省“農業大數據+政策性保險”整市試點。

  推進科學施肥合理用藥,綏化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100%;建成全覆蓋的病蟲疫情在線監測網絡體系,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61.3%,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2.67%。

  綏化,八下江南,收獲滿滿!

  多年來,綏化市“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采取線上線下“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通過組織全市重點農產品產銷企業抱團“走出去”,開展體驗式推廣,共推“寒地黑土”品牌,共拓南方消費市場,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

11月24日,海倫“下江南”團隊在秦皇島市營銷(央廣網發 馬明舒 攝)

  如今,第八次“五谷雜糧下江南·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活動已在京津冀和南方多個城市敲響了鑼鼓點,天津、上海、杭州、福州的很多消費者,已經在小區門口和廣場上看到了從黑龍江綏化開來的大篷車,他們已經嘗到了黑土地今年生產出的新大米,煮上了“黑土優品”小米粥,更多人第一次嘗到了來自黑龍江綏化的玉米漿包、咸鴨蛋和優質奶粉。

  據綏化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八下江南,綏化市農副產品銷售額從2017年的58.8億元,提升到2023年的108.77億元。綏化市在國內各地建設“寒地黑土”旗艦店、體驗店、特許店、連鎖店、直營店676家,中轉倉103家,入駐商超、市場9000多家。

  多年來,綏化市不斷了解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鮮食玉米種植連續5年試種200多個新品種,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由2016年的16.9萬畝,增加到2023年的101.1萬畝,約占黑龍江省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的1/2,總產量25億穗以上。

  而綏化市“寒地黑土”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提升,更是難以用數字來統計的。

  “五谷雜糧下江南”也促進了綏化農副產品加工和包裝工藝的改善,讓賣原糧的“老面孔”,有了更符合市場要求的“新形象”。

11月23日,綏棱團舉行出發儀式(央廣網發 綏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綏化市在“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中,創新推出“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項目,進一步與各地消費者開展有機互動,“引進來”,帶動訂單農業大發展。

  11月29日,2024年綏化“五谷雜糧下江南·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走進京津冀推介活動將在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啟動,之后,來自黑龍江綏化各地的“寒地黑土”好物將與天津、石家莊、秦皇島、唐山、鄭州等地消費者見面。

責任編輯:董雪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