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 > “創品牌.樹形象”學會風采展示行動

黑龍江省聲學學會喬鋼:以水聲科技筑夢,建設海洋強國 發布時間: 2024-11-12 13:45 來源:黑龍江網

  卷首語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視察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東北振興和黑龍江發展明確戰略定位、擘畫宏偉藍圖、注入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闡釋了“新質生產力”,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將一篇篇科技創新實踐論文寫在龍江大地上,匯聚成新質生產力“源頭活水”。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省科協以“弘揚科學家精神 樹時代新風”為主題,策劃開展“創品牌·樹形象”學會風采展示行動,從“學會·人物”“學會·品牌”“學會·成果”三個方向的系列報道著手,面向公眾集中展現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按照總書記指引方向,發揮獨特優勢服務創新龍江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嶄新風貌,為龍江科技事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力量。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視察時強調,哈爾濱工程大學要發揚哈軍工優良傳統,緊貼強國強軍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再立新功。

  喬鋼作為黑龍江省聲學學會理事長、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院長,始終牢記囑托,心懷“國之大者”,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卡脖子”問題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同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用科技力量鑄就興海圖強的中國夢。

  “大先生”的精神讓人受益終身

  喬鋼在高中時代的夢想其實是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在獲得大學保送名額后,在老師的建議下選擇了此前聞所未聞的水聲電子工程專業。

  水聲工程學科主要是研究水下聲波發生、傳播和接收過程中聲學特性及其應用。為了探知海洋領域,水下通信、探測、導航、定位等信息的應用就變得尤為重要,而水聲工程學院就是研究水下聲納技術和設備,讓海底世界“看得見、聽得清”。

  水聲工程學院作為我國水聲工程學科的發源地,課程體系構建十分完備,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學習從聲傳播、傳感、信號處理到系統設計的全鏈條內容。那些如群星般璀璨的“大先生們”更是給喬鋼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他記得楊士莪院士每次上課的第一件事就是鎖門,不給遲到的人留機會。課堂上,他最喜歡啟發式教育,一堂課下來平均提問幾十次,令學生必須始終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講解某個公式時,他會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公式的形成,而非單純的背誦。

  何祚鏞教授則喜歡把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直到學生完全理解為止。他還經常利用個人休息時間為學生補習,一抬頭才驚覺已然凌晨。而喬鋼自己的碩士導師何元安教授有一次出差回來,還沒來得及回家放行李,就一頭扎進實驗室和喬鋼一同交流論文,直到深夜才結束。

  這些有“大格局”、涵養“大師德”、講解“大學問”的“大先生”們猶如一座座燈塔,指引著喬鋼前行的方向,而他也用實際行動帶領一代代青年學子賡續著老一輩的科研初心,堅定“守護那一片蔚藍”的家國情懷。

  守護“藍色國土” 筑牢“水下國門”

  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提出使得海洋成為下一代產業和科技革命的主戰場,在探索、開發海洋的過程中,對海洋中的信息交互產生了巨大的需求。而聲波通信是水下遠程無線信息傳輸的唯一有效手段,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強國戰略的實現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為了解決過去水下聲通信中收發不能同時工作的問題,喬鋼帶領水聲通信及網絡技術研究團隊潛心研究多年,攻克數個技術難關,成功實現從單點到多點的網絡傳輸,意味著水下通信告別了“對講機”時代。

  “當時,我們團隊經常需要在海面上做實驗采集數據,條件十分艱苦,任務也非常繁重。有時天不亮就要出海,日落返港后埋頭工作到凌晨都是常有的事。”喬鋼回憶道。

  功夫不負苦心人。2016年,喬鋼帶領團隊順利完成了承擔的“遠程、矢量、全雙工水聲通信技術”國家“863”計劃項目,發明了水下多用戶、全雙工的聲波通信方法,并研制了國際上首創的具有全雙工通信能力和組網能力的水聲通信機,帶來水下聲通信領域的重大技術進步。

  “楊士莪院士曾說過,‘科研人員的人生意義,就在于順應國家、民族和時代的需求。’前輩的奮斗精神和我個人幾十年的科研經歷,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建設科技強國、海洋強國的信念。”

  喬鋼主持完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 50 余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以上科研和教學獎勵15項,發表論文 150 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50 余項,為我國海洋建設和海洋資源開發做出了突出貢獻。

  為建設海洋強國培育時代新人

  海洋事業是科學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海洋人才是海洋事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喬鋼在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要積極找尋興趣點、培養自己對科研工作的興趣,不要死記硬背,而是將學術背后的核心思想學深悟透,并敢于不斷挑戰人類知識的邊緣、不斷追求創新。

  近年來,喬鋼培養博士生 30 余人、碩士生超過百人。指導的學生獲黑龍江省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金獎、“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金獎、海洋裝備創新賽全國特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全國二等獎等獎項,為我國海洋工程、水聲通信領域培養了大量高尖端優秀人才。

  為更好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黑龍江省聲學學會理事長,喬鋼還積極參與學會舉辦的“聲學應用研究與設計大賽”,為聲學發展培養更多可靠頂用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向海圖志,啟夢未來。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同時也是一名師者,喬鋼有許多期許:“人類探索深海離不開水聲技術的支撐。未來,我將帶領學生和團隊繼續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水聲事業和海洋強國戰略不懈奮斗,加強青年人才培養,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撐。”(記者 王林曦)

責任編輯:楊卉松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