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 > 文化

00后小伙做的琉璃鳳冠在國博火了,他卻說創作始于“烏龍” 發布時間: 2025-06-30 14:04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九只龍、九只鳳、4800粒琉璃珍珠、近5000個零部件……

  近日,這件用琉璃復刻的九龍九鳳冠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藝術展”上,成為“頂流”,驚艷全場!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件作品主創是“00后”——山東淄博一位琉璃手藝人孫啟燁。

  這位年輕小伙子制作古琉璃的技法為何如此精湛?這件琉璃鳳冠又是如何制作而成的?一起走進背后的故事↓

  這個創作源于一個“烏龍”

  九龍九鳳冠是明代孝端皇后的鳳冠,1957年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宮,真品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款鳳冠是皇后在出席正式場合時佩戴的,是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它就是國博鳳冠冰箱貼的原型。這款冰箱貼去年上市8個月后,銷量突破100萬件,成為文創“天花板”。

△鳳冠冰箱貼金屬款(左)、木質款(右)

  “當時,我母親替我接了一個電話后,給我看了一張九龍九鳳冠冰箱貼的照片,問我有人找我做這個,能做嗎?我說能做!”孫啟燁回憶起自己接到制作任務時鬧的“烏龍”,不禁笑了起來。

  由于母親誤傳信息,他答應此事后才了解到其實是用琉璃復刻文物九龍九鳳冠,“不是做冰箱貼,是要用琉璃復刻真的九龍九鳳冠!”

  不少人都想問,一位“00后”年輕人為何會一頭扎進傳統又古老的琉璃世界?其實,這要從一件偶然的事情講起。

  那時,孫啟燁的工作并非琉璃相關行業,反而是他的母親準備學習琉璃制作工藝。由于病痛,孫媽媽無法繼續學習,他這才想著接著去把課程上完。

  一開始上課的那段時間,孫啟燁覺得有些枯燥,注意力也沒在學技藝上。一次課堂上,他被老師輕而易舉做出的琉璃蝴蝶所驚艷,輪到他來復刻的時候,卻做不出來。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不服輸的他開始不斷嘗試,不相信自己會被一只小小的琉璃蝴蝶打敗。

  當孫啟燁真正拿起工具嘗試學習時,內心發生了奇妙的轉變。曾經浮躁、缺乏耐心的他,在制作過程中逐漸沉靜下來,并深深為之著迷:“當時沉浸在其中,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此后,孫啟燁為了精進自己的琉璃技藝,在一家琉璃藝術工作室打工。后續他獨立研發設計了一款琉璃菊花,這件作品在網絡平臺發出后,受到行業內外的一致好評,也被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征集并在館內做展出。而這件琉璃菊花也成為他受邀制作琉璃鳳冠的敲門磚。

  60多條龍里挑出9條

  手工制作4800粒琉璃珍珠

  當時接到任務時,距離展會開始只有兩三個月,可24歲的孫啟燁學習古琉璃制作只有一年半的時間,這是他遇到的最大“硬仗”。

  孫啟燁帶著艱巨的任務,和工作室的成員鄒宇曦、陳嶼強、甘宇宸開始了創作,他坦言他們幾個都沒有親眼見過鳳冠實物:“包括大小、比例都是在網上搜的數據。”當被問起“是否想過拒絕”時,他絲毫沒有猶豫說:“想挑戰一下自己,用淄博琉璃工藝和這件明代文物進行碰撞。”

△國家博物館內展出的孝端皇后鳳冠實物

  展會迫在眉睫,孫啟燁說,開工后發現復刻的難度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由于要呈現的作品與原來文物在工藝上不同,跨工藝制作存在很大難度,此次復刻鳳冠所采用的工藝需要針對冠身造型從零開始嘗試。

  材料上,孫啟燁選擇了淄博特有的一種琉璃“軟料”進行制作,這種材料操作難度極高,但成品的通透感與表現力令人著迷。

  由于材料很難控制,掌握不好溫度就有可能會炸裂,孫啟燁和團隊成員的胳膊上多多少少都留有被高溫琉璃碎片燒傷的痕跡,“我們做了60多條龍,最終只有冠上的9條是成功的,另外琉璃材質的鳳凰造型也需要多次嘗試。”

  為了達到理想效果,孫啟燁和他的團隊在冠身的設計上,創新性地使用鏤空設計,采用琉璃編織工藝讓整個琉璃鳳冠在視覺上呈現通透的效果。

  冠上的4800顆琉璃珠子也都是手工制作完成,再用電鍍工藝鑲嵌在上面,這個環節就耗時15天。上千顆小珠子需一顆一顆捏起來打孔,這個過程讓孫啟燁記憶深刻:“最小的珠子直徑只有2.5毫米,捏起小珠子再打孔,真是難上加難。”

  加上兩邊的博鬢,后面的獸頭,整個作品由將近5000個零部件組成,涉及到的工藝有七八種。

  “失敗了無數次,就總結經驗繼續嘗試。”歷時兩個月精心雕琢,他們才復刻出這件高50厘米、造型華麗莊重的琉璃鳳冠。孫啟燁說,“作為年輕一代琉璃制作人,能夠把淄博琉璃做出新花樣,我們很有成就感。”

  如今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國博展出,他十分感慨:“看到它以完美的狀態供大家參觀時,我心里覺得很感動,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當琉璃九龍九鳳冠在國博的展柜里熠熠生輝時,在孫啟燁看來,這不再僅僅是一件復刻文物:“我覺得不是用琉璃簡單復制,而是用當代創新工藝結合傳統美學,古老的淄博琉璃要煥發新生,必須擁抱創新,而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讓古代的匠人精神更好地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董雪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