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野生菌,馬上要被游客采絕了。”7月1日晚間,一篇講述大批量游客每日進入云南大理蒼山掠奪式采摘野生菌的帖文引發熱議。2日下午,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回應稱,每個卡點都有人員在值守,游客違規進入蒼山核心區、緩沖區將會被罰款,會加強巡查巡護。
對此,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祝良認為,若游客毫無節制且不遵循科學方法上山采摘野生菌,勢必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其中還包括一些正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
蒼山上的野生菌被指遭掠奪式采摘
據前述帖文中介紹,上蒼山采菌活動興起于2024年,起初系一些游客自發組成團隊,并聘請當地人擔任向導。今年,“野生向導”們發現商機后,便在各個社交平臺上發帖攬客,6月份以來,上蒼山采菌子成為到大理旅游“必打卡”項目,“每天進入蒼山采菌子的游客數量保守估計都有上萬人。”
帖文指出,有游客手持鐵耙在樹林中掘地三尺找菌子,森林地面的落葉層被反復刨開,致真菌深藏地下的菌絲被太陽曝曬后死亡,這種商業化掠奪式采摘嚴重破壞了野生菌的生長環境。
澎湃新聞以“蒼山”和“菌”為關鍵詞在社交平臺上檢索發現,多名網友分享了帶孩子在蒼山撿菌子的收獲和“爆筐”經驗。此外,也有多條招攬游客上山采菌的商業筆記,有多人在評論區詢問價格。
一名“領隊”告訴澎湃新聞,暑期將至,報名上蒼山采菌的游客很多,每位成人收費198元,15歲及以下的兒童價格為99元。
7月2日,網友發帖稱“蒼山采蘑菇對生態破壞已進入了惡性循環”,主路附近的蘑菇已不會生長,只能前往更深的野路,呼吁用原地拍照替代采摘。領隊素質良莠不齊,對于虎舌蘭、水晶蘭這類受保護的植物遭受破壞的行為,也不加以約束。
違規進入蒼山核心區將罰款1000元以上
公開資料顯示,大理蒼山位于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脈南端與滇中高原的接合部,地處三江水系分水嶺的復合地帶。每年都有人在蒼山失聯或遇險,蒼山的危險主要是氣候和地形兩方面的因素造成:蒼山地區氣候多變,即使夏天也會有氣溫驟降至幾度的情況,而且山中多云霧,常年有雨,能見度很低,導致探險者難以辨清方向;蒼山目前大部分地方都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山谷、懸崖、峭壁林立,幾乎無路可循。
“只要抓到,罰款金額在1000元以上。”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們已關注到網上的信息,蒼山每個卡點都有護林員、巡查巡護人員在值守,如果遇到上述情況一定會制止,接下來會加強巡查巡護。
工作人員表示,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較為復雜,人類居住和自然保護區交錯在一起,洱海和蒼山中間夾雜著五個鎮,村子周邊自由地會生長出野生菌,本地人也會進行采摘食用。在緩沖區或核心區發現有人員違規進入的情況,將會嚴格按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條例》進行管理。
澎湃新聞2024年9月曾報道,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理市蒼山分局、大理市公安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嚴禁違規進入蒼山的通告”,明確嚴禁違規進入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片區的核心區、緩沖區,違者處1000元-5000元罰款。
“這個不是好事情。”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祝良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若眾多游客毫無節制且不遵循科學方法上山采摘野生菌,勢必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其中還包括一些正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楊祝良還擔憂,當落葉層被反復挖掘后,其中的菌絲會因暴露在太陽下而死亡,這對野生菌的生長會造成損害,同時也會危及到樹木,因為它們處于共生關系。
責任編輯:董雪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