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吉林長春護國般若寺內一處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顆無名者顱骨,長期致力于抗聯史研究的原沈陽軍區政治部軍旅作家姜寶才判斷,這有可能是失蹤了60余年的趙尚志將軍的顱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訪謀害趙尚志的主兇東城正雄,從他口中得知,趙尚志顱骨被掩埋在長春護國般若寺內。后經多方尋找,卻仍舊下落不明。
2004年11月,顱骨被送往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經鑒定確定為趙尚志顱骨。
2008年10月25日,在趙尚志百年誕辰前一天,他的顱骨被安葬在家鄉遼寧省朝陽市尚志鄉尚志村,趙尚志紀念館同日開館。
趙尚志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1925年,趙尚志在讀書期間和進步同學成立了學生自治會,開展學生愛國運動,后經中共哈爾濱支部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東北地區的黨員僅有十幾人。同年,趙尚志考入黃埔軍校學習。
1932年,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軍委書記,同年來到巴彥游擊隊任參謀長。在一次攻打東興城的戰斗中,趙尚志身受重傷,從此左眼基本失明,左顴骨上留下3個月牙形傷疤。這成為日后認定趙尚志顱骨的一個重要依據。
1933年,趙尚志成立珠河反日游擊隊,后聯合義勇軍隊伍,用自制的木炮攻打戰略重鎮賓州。此戰共打死打傷敵人七八十人,用機槍將一架低空盤旋的敵機擊落,給敵人極大震懾。
1934年6月,趙尚志召集改編各路抗日武裝,成立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這是后來由趙尚志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的前身。哈東支隊成立后,趙尚志率領部隊對日展開一系列有效攻勢,日偽當局懸賞萬元捉拿趙尚志。
到1936年,抗聯三軍已從最初的13人發展到6000余人,是東北抗日聯軍中人數最多、活動區域最廣的一支部隊。敵人對趙尚志所部進行了大規模圍剿,1937年3月,趙尚志率領200余人在通北地區冰趟子林場遭遇敵軍,他充分利用周邊地形,在狹窄山谷中設下埋伏,擊斃擊傷日偽軍300余人。“冰趟子戰斗”成為東北抗聯利用天時地利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半年多時間里,趙尚志指揮部隊向黑嫩流域遠征,縱橫數千里,大小百余戰,攻襲城鎮30余座,繳獲大量武器彈藥,開辟了新的游擊區。
作為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趙尚志一直是日偽全力捕殺的對象。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被混入隊內的敵特打傷,而后被俘犧牲,年僅34歲。趙尚志犧牲后,日軍殘忍地割下了他的頭顱,運到長春慶功,把他的軀體扔進松花江的冰窟中。
趙尚志一生3次被捕入獄,曾被蘇聯關押長達一年半,多次被撤銷領導職務,兩次被錯誤地開除黨籍,直到犧牲時,他仍然背負著被開除黨籍的劣名。在各種委屈與坎坷面前,趙尚志并沒有因此而倒下,他忍辱負重、一如既往地奮戰在抗日戰場。正如他在那首《黑水白山·調寄滿江紅》中所寫的:“爭自由,誓抗戰。效馬援,裹尸還。”
1982年,中共黑龍江省委為他平反,恢復了他的黨籍。1986年,國家為趙尚志補發革命烈士證明書。
2009年,趙尚志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今,趙尚志的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曾經生活和戰斗過的地方,他的英勇事跡也被越來越多的青年所熟知。
趙尚志紀念館館長劉利偉介紹,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館于去年5月聯合朝陽市委宣傳部、教育局、關工委等單位共同成立尚志紅色教育聯盟,統籌市內大中小學校,圍繞趙尚志事跡和東北抗聯精神,系統開展各類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
26歲的劉付雪是趙尚志紀念館講解組組長。她介紹,紀念館年均接待50余萬人次,忙的時候一天要講解3場。去年,一名觀眾在“冰趟子戰斗”半景畫館看到當年戰斗的場景后忍不住落淚,劉付雪了解得知,這名觀眾的太爺爺也是一位抗聯英雄,在一次戰斗中腳被炸斷,犧牲時才20多歲。
劉付雪說:“我希望能通過講解,更好地將趙尚志將軍和無數像他一樣的革命先烈的故事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道,更多人記得,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快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