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8-14 18:19 來源:黑龍江網
紅光鎮地處黑龍江蘭西縣北部,緊鄰縣城且202國道穿境而過,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紅光鎮立足本地資源稟賦,聚焦探索半城郊型經濟之路,以“設施農業”和“定制農業”為依托,聚焦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繪就出一幅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圖景。
設施農業:科技賦能讓大棚 “四季生金”
紅光鎮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嘎啦果柿子、奶油草莓等8個新品種,專家定期駐村開展技術培訓。通過推廣雙層保溫膜、智能溫控系統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有效克服了高寒地區冬季種植難題,使大棚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
鎮政府推出土地支持、信貸扶持等政策,激發農戶積極性,降低了農戶和企業的前期投入成本,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據悉,2025年全鎮溫室大棚共50棟,總面積突破100畝。同時帶動周邊120余戶農戶,建設冷棚170棟,采取錯季種植,年產值達1100萬元。 “以前冬天只能‘貓冬’,現在大棚里一年四季都能干活,收入翻了好幾番!”種植戶劉國權說。
除此之外,紅光鎮還打造“紅光草莓”“寒地嘎啦果”等特色品牌,采取“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借助電商平臺和短視頻宣傳平臺,開展線上銷售。通過舉辦農產品展銷會、采摘節等活動,加大品牌宣傳推廣力度,提高紅光鎮設施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定制農業:從 “種啥賣啥” 到 “要啥種啥”
依托優質黏玉米產區優勢,紅光鎮在域內組建了豐禾源、綠香村、蛙鳴3家黏玉米加工企業,構建“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閉環,積極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黏玉米種植企業推廣“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模式,與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實現從“種什么賣什么”到“要什么種什么的”的轉變,拉動著全鎮庭院經濟和特色種植產業發展。
據了解,這3家黏玉米企業月加工量超過1500萬穗,采取“線上+線下”同步的銷售模式,通過電商平臺、社區團購等渠道,產品遠銷北上廣深,在拉動就業、調整結構、促進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主力軍”。如今全鎮共有290戶農民利用小菜園種植黏玉米,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除此之外,紅光鎮圍繞市場需求,推出“私人定制”農業服務,提供“農耕體驗”小菜園訂購服務,開發出了雜糧、小米、大醬、豆包、酸菜、大豆油、東北民豬等優質農產品,以定制農業為筆,以優質農產品為墨,正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精彩答卷。
“未來,紅光鎮將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產業’,立足各村資源稟賦,推動主導品類差異化發展,形成‘一村一特色’格局。讓‘一品’成品牌、‘一產’促增收,筑牢鄉村振興產業根基。”紅光鎮黨委書記張玉輝說。(記者 王可欣)
責任編輯:張澤國
審 核:董雪婷
統 籌:張宇
監 制:曲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