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8-14 18:22 來源:黑龍江網
2023年,庭院經濟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庭院經濟”是農民利用自有院落及周圍的土地、空間等,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等產業的經濟模式。該模式既能盤活閑置院落和土地資源,也可以為無法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提供家門口的就業機會,是規模化農業生產形態之外的重要補充。
近年來,蘭西縣康榮鎮緊緊圍繞縣委“15431”發展思路,錨定特色產業培育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目標。以“庭院經濟”為抓手,為村民盤活資源、搭建平臺,讓尋常農家的房前屋后變身“聚寶盆”,為鄉村振興注入汩汩活水。
榮興村的田埂上,村民趙海秋正忙著觀察新播白菜苗的長勢,腳下的土地剛收獲完一茬玉米。“我這塊地今年收獲了700多穗黏玉米,拿到市場上兩三天就被搶光了。”以趙海秋的這塊玉米地為例,今年三四月份,乍暖還寒之時便利用覆膜技術搶種黏玉米,比常規種植早成熟近一個月。“多出來的時間再種茬白菜,一年光這塊地就收入2000元!”趙海秋說。“在種植過程中,鎮里組織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在收獲時還幫忙在縣里市場協調攤位。” 從覆膜技術培訓到市場攤位協調,鎮里的“全鏈條服務”讓他種得省心、賣得舒心。
榮崗村的菇娘地里一派豐收景象,十幾名村民正熱火朝天地排著隊往車上運剛收獲的菇娘。“我這個菇娘基地帶動60人就業,他們每天工資200元。”村民劉艷文說。今年,康榮鎮積極開展品牌宣傳,叫響康榮香瓜品牌,提升康榮小菇娘品質,8個村每村落實高標準有機香瓜種植基地和小菇娘種植基地各1處,由鎮里統一設計訂制包裝,集中通過網絡平臺對外推介,實現康榮香瓜品牌和康榮小菇娘品質效應再提升。“鎮里幫我們協調資源,有很多網紅來幫我們帶貨,我們只管把好品質關,根本不愁銷路!”劉艷文說。
在榮生村,“小菜園經紀人”雋洪巖來到農戶家檢查西紅柿的長勢。他將農戶組織起來,統一收購他們園子里的蔬菜,再由自己拉到哈爾濱市區的菜市場銷售。“原來他們自己賣,量少成本高,不劃算,現在我來收他們的菜,這樣降低了他們的成本,增加了一部分收入。”雋洪巖說。今年,康榮鎮共打造小菜園專業屯15個,參與農戶3000余戶,種植面積約1600畝。結合農戶種植經驗和習慣,發揮典型引帶作用,采取一屯一品的種植模式,通過采取市場推廣、私人認領、兜底銷售等方式,真正實現康榮“小菜園”菜品不愁賣。“我們這都是自家小院種的菜,綠色無污染,在哈爾濱市很暢銷的。”雋洪巖說。
“發展庭院經濟,核心就是讓老百姓得實惠。”康榮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姜廣巖說。如今,從覆膜搶種“時間差”里刨金,到品牌化銷售的“附加值”中獲利,再到經紀人帶動的“規模效應”里增收,康榮鎮正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嘗到甜頭。姜廣巖說,康榮鎮將持續深化庭院經濟發展模式,讓方寸庭院真正成為百姓的“致富園”,讓這條由半畝閑田鋪就的增收路,越走越寬廣。(記者 王可欣)
責任編輯:張澤國
審 核:董雪婷
統 籌:張宇
監 制:曲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