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說法,拜登政府官方的對華政策是“應該競爭的時候競爭,可以合作的時候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
這一說法也即意味著,只有在被認為是不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美國才不會尋求對華“脫鉤”。
這些最新舉措表明,美國政客們的所謂共識就是:以國家安全為由,確保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遠遠落后于美國。
上周五,美國商務部就一項名為“了解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或“客戶識別”(“Customer Identification”)的新規開始征集公眾意見。該規定要求,當外國實體使用美國數據中心進行人工智能(AI)模型訓練時,云計算公司需確定該實體身份并向政府報告。此舉所針對的,就是中國。
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無論是非國家行為體、中國或是其他人,我們不希望,也不允許他們使用我們的云計算來訓練他們的模型。”此前,美國商務部就已采取措施,阻止中國獲得先進芯片及相關設備、材料、技術和投資。此舉,正如雷蒙多在上個月接受采訪時所說,是為了“讓中國無路可走,既無法接觸到我們的模型,也無法訓練他們模型”。
“這一舉措,事關重大。”她表示。確實太過重大,以至于一些人認為,美國政府對華發起的科技戰進入到了新階段。但同時,許多科技界人士認為,這也標志著國際科技合作遭到重創。
然而,美國政府似乎已經做好準備,哪怕付出一切代價,也要將中國遠遠甩在后面。
上周四,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提出一項兩黨立法,旨在禁止中國企業華大基因進入美國市場。作為基因測序設備供應商,華大基因在美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該法案得到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和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高層的支持,指控華大基因以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方式搜集美國人及其他人種的基因信息,
上周五和周六兩天,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泰國曼谷舉行會晤,就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再次表達了中方的擔憂。王毅表示,各國都有國家安全關切,但必須正當合理。
此外,中美雙方同意就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邊界進行進一步討論。既然已經達成一致,相關討論應盡快向前推進。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1月29日社論
原標題:Determining boundaries necessary to prevent overstretching of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責任編輯:王林曦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