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 > 旅游

【文化中國行】年還可以這樣過 發布時間: 2025-02-06 10:2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中國,年俗文化傳統源遠流長,歷經2000多年的歲月沉淀,已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春節期間,人們用年畫、剪紙、春聯、福字裝點家園,以廟會、拜年、年夜飯、守歲等活動歡慶新春,其中,年夜飯作為家庭過年的核心儀式,象征著團圓,承載著深厚的情感與美好的期許。

  然而,時代巨輪滾滾向前,過年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諸多變化。曾經以家族團聚為主的年俗活動,因家庭結構的轉變,逐漸轉向家庭與社會并重。過年不再局限于家庭私密空間或親戚鄰里之間,而是逐漸拓展到城市公共空間。城市管理者積極作為,舉辦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全力營造濃厚的年節氛圍,吸引大家走出家門,在新年俗中感受別具一格的年味兒。

  近年來,迎春游園活動的熱度持續攀升。以“圓明園里過大年”主題活動為例,去年春節期間,該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園區通過組織國貨老字號展示、數字體驗文化空間、民俗活動、傳統美食賞鑒、大年市集、宮廷游藝、非遺展演等文化體驗活動,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個多樣態的民間廟會活動空間。游客們對此贊不絕口,認為現在過年有了新的去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窩在家里吃喝、走親戚,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繼續舉辦并越辦越好,讓大家在春節期間有更多的選擇,能夠盡情走出來,享受節日的歡樂。今年春節期間,各地城市公園早早地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園內的文化集市精彩紛呈,游園迎春的熱度不斷高漲。

  文化場館也成為人們過年的熱門選擇。春節期間,各地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過節不閉館、服務不打烊,持續舉辦各類新春主題活動。在浙江,全省各級公共博物館在春節期間推出“博物館里過大年”系列展覽200個,活動392個,共計1889場次。其中,“觀茶: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展出故宮博物院100多件套精品文物;寧波博物館舉辦的“東方的起點——寧波與西安:海陸絲綢之路跨時空對話展”,國內首次同時展示陸絲、海絲和中國大運河三大世界級文化遺產展覽,匯聚全國39家文博單位481件(套)重磅文物;良渚博物院舉辦的“宜子孫——漢代玉器集萃”匯聚了9省21家文博單位175件/組文物,包括58件/組國家一級文物和1件禁止出境文物——神獸紋玉樽。這些展覽不僅品位高,而且互動性強,為觀眾帶來一場場文化盛宴。

  冰雪旅游過年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選擇。京津冀地區推出的“樂享京津冀,冰雪過大年”系列文旅活動,主會場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如意廣場上,運動員們的精彩表演和文藝展演相得益彰。分會場翠云山冰雪世界的冰雪嘉年華活動同樣熱鬧非凡,冰雪市集、戲雪樂園、激情滑雪秀等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在東北地區,查干湖第23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的祭天醒網儀式和冬捕活動,展示了當地獨特的漁獵文化;哈爾濱第四十一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冰雕雪塑和各類表演,將冰雪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新年俗的興起反映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隨著國家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投入增加,文化場館的硬件設施日益完備,軟件服務不斷優化。如今,文化場館不僅館藏豐富,還配備了專業的講解人員、先進的多媒體展示設備以及多樣化的互動體驗設施。春節期間,精心策劃的各類活動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從“有文化設施”到“有優質文化服務”的轉變,讓文化場館成為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過年方式的變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些新年俗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春節生活,還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新的平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積極擁抱這些變化,讓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讓年味兒在新的形式中得以延續和升華。

責任編輯:王忠巖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