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11-18 08:53 來源:龍頭新聞
在廣袤的龍江大地上,橫亙著無垠的林海與濕地,這是維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的綠色長城,也是生機勃勃的自然寶庫。在這片浩瀚的綠色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腳步丈量林地,以汗水浸潤沃土,以責任守護蒼翠。無論春夏秋冬,他們的身影始終穿梭于密林深處、跋涉在荒野沼澤。他們就是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設計院的森調隊員——一群用青春和熱血譜寫綠色四季贊歌的無名英雄。
春之章:虎嘯伴行 峭壁穿梭
3月,春寒料峭、冷意尚濃,部分林區依舊覆蓋著殘雪,但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核心區內,一支森調小隊已背起沉重的儀器裝備,在崎嶇陡峭的山林中艱難穿行。他們的任務,是對這片區域進行詳盡的實地核驗與資源調查,精確掌握每一片森林的“健康檔案”。

森調隊員們在林區中穿行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虎豹公園的核心區域,現在要檢查的是3-21的林班,我們要對這個林班的整體情況進行現地核驗,要記錄樹木的胸徑、樹高、林分結構、更新狀況等,用于評估森林質量與生態功能……”在草原濕地監測評價室劉傳龍的介紹中,同組的森調隊員們已經有條不紊地開始了工作。

劉傳龍在工作中
“今天我們的工作任務非常重,大家動作要準確且迅速。因為這里是虎豹出沒的核心區,除了東北虎、東北豹等,還有一些其他的大型動物,活動都非常頻繁,我們在工作中要時刻警惕異常聲音,并且要保證在天黑之前迅速撤離,避免發生危險。”劉傳龍的目光警惕地掃過幽深的叢林。
在與森調隊員一同工作的過程中,記者看見他們不時地拿出汽笛,發出極具穿透力的聲音。

高音發令喇叭
“這是專業的高音發令喇叭,通過鳴笛向周邊的動物示意附近有人群出沒,大家最好做到‘兩不相見’。”劉傳龍解釋道。
在工作過程中,森調隊員們不停地在山勢陡峭的密林中穿梭,一個區域核驗完又立刻奔赴下一個區域,似乎是在與太陽搶時間,與野獸比速度。路遇半冰半水的急流淺灘,隊員們毫不猶豫地大步跨過,飛濺的河水打濕了褲腳也渾然不覺。

森調隊員穿過溪流
夏之章:酷熱濕地 汗浸綠裳
盛夏7月,氣溫飆升至35攝氏度。在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一片濕地深處,一群身著厚重長袖工裝、腳蹬長筒膠靴的森調隊員,正深一腳淺一腳地跋涉在泥濘的濕地中。
“現在我們需要在濕地中設置一個40米半徑的標準形樣地,然后在四個方向定好角樁。”草原濕地調查監測評價室徐猛高聲布置著任務,幾乎與人平齊的蘆葦叢遮擋了他的面部,讓空中傳來的聲音都有些模糊。

在濕地中工作
“我們通過系統監測濕地的水質指標、植被覆蓋、土壤狀況,以及附近鳥類、昆蟲等生物多樣性狀況,來及時發現生態系統異常變化,為濕地生態修復和科學保護提供扎實的一線數據。”徐猛一手高舉樣線,一手撥開擋路的蘆葦,向記者解釋著這份工作的意義。
在大自然悶熱的“桑拿房”里,汗水早已浸透他們的衣衫,每一次俯身記錄、每一次測量采樣,都是對意志與體力的雙重考驗。

監測水質
在另一片濕地區域,自然保護地監測評價室的王會濱,早已帶著他的愛徒孫中強進入濕地深處。齊胸高的水深讓記者望而卻步,只能透過無人機的鏡頭,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遙遙望去,藍天與碧草組成無比優美的畫面,若是不細細觀察,很難發覺在搖晃的蘆葦從中,不斷變換位置的兩個小黑點,但正是這在大自然的襯托下顯得分外渺小的身影,守護了一方的生態安全。

背著沉重的設備徒步走進濕地
在兩人順利完成任務上岸時,褪下的長筒膠靴內已然灌滿了水。
“像今天這種情況,濕地深處無法用車、船到達,只能靠兩條腿走,有時積水特別深,下去之后就會有危險,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身體平衡性以及工作熟練度。”作為一名在外業工作37年的“老兵”,王會濱即將退休。
“這30多年的時間里,我從剛參加工作的不適應,到逐漸的適應、熟悉、熱愛,越干感情越深厚。所以哪怕年領已經很大了,我也要守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崗,帶好徒弟,讓綠水青山的守護后繼有人。”王會濱說。

上岸時長靴內都是水
秋之章:荊棘密林 堅守職責
熬過悶熱的夏季,秋日的天氣顯得格外涼爽宜人。但若是一頭扎進密林中,仍會在層層綠色包裹中感到憋悶。眼前是成片的荊棘,需要手腳并用開道,耳邊是蚊蟲的嗡嗡聲,再小心都無法避免被樹脂劃破肌膚、被蟲子咬上幾口——這就是森調隊員們在林中的工作日常。

在密林中穿行
“白樺,胸徑測量完畢,30厘米!”密林中不斷傳來森調隊員清晰準確的報數聲。
在記者多次的外業采訪中,有一個人的身影經常出現,他就是森林調查監測評價室的張志鵬。沉穩憨厚的他不善言語,但卻總是走在隊伍的第一個。

張志鵬在外業工作中
“我們規劃院的森調隊員都是一樣的,哪里有任務我們就出現在哪里,我們一年中大半的時間都在外面工作,回家陪伴親人的時間非常少,心中都有愧疚,但一想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大家便都義無反顧地堅持下來了。”張志鵬說。
這其中,自然不乏女性隊員的身影,她們背負著與男隊員同等重量的裝備,以女性特有的細致與堅韌,在密林中穿梭攀爬,一絲不茍地完成測量、記錄、繪圖等各項復雜工作,在綠水青山間恪盡職守,展現著巾幗不讓須眉的氣魄。

女森調隊員在外業工作
“森調隊員大部分是男性,但也有女性。早些年的時候,林區道路交通不便,住宿條件也不好,我們就租住在林場或者老鄉家的空房子里,需要自己搭炕、生火做飯等等。除了和男隊員同樣的外業任務,我們有時還會兼起廚子的工作,給隊員們準備飯。”回憶起曾經的工作日常,女隊員們另有一番感觸。
冬之章:凜冽寒風 踏雪前行
冬日,大地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凜冽的寒風卷起雪沫,氣溫驟降至零下二三十度。白雪皚皚的世界里,一群身著臃腫御寒服的森調隊員,在及膝深的積雪中奮力前行。他們的面罩和眉毛上掛滿了白霜,每一次呼吸都化作一團白霧。
在2024年冬季對齊齊哈爾市的森林資源普查工作中,生產管理科王志勇與生態修復室常楊帶著自己的隊員在林區內奮戰了幾個月之久。

測量樹木胸徑
“這次資源普查工作是全國性的一項大任務,我們從8月20號左右就進駐各個縣區的作業點,已經在野外連續奮戰了近五個月時間。中間只在十一假期短暫回家休整了一次,平時基本都駐扎在工作區。”常楊說。

記錄數據
冬季,嚴寒是最大的敵人,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下,手腳凍傷的風險時刻存在。在雪地中行走異常耗費體力,厚厚的積雪掩蓋了地形,暗藏的溝壑、倒木隨時可能帶來危險。

互相攙扶
“這份工作無疑是辛苦的,并且是不被人們所熟知的。有時我自己的家人問我,每次出去都做了些什么,我都沒有辦法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出來讓他們明白。”王志勇的話中感慨頗多,但一想起身上肩負的職責,他的目光又格外堅定。“不管家人理不理解、外人理不理解,但我和我的隊員們始終熱愛這份工作。我們是真的在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林區的土地,用自己的雙手、眼睛、大腦,記錄下林區的發展變化。只有摸清森林資源的真實家底,才能為制定林區保護發展規劃、開展生態建設提供最準確、最核心的數據支撐。”

嚴寒林區的森調人身影
踏綠尋蹤護北疆,櫛風沐雨寫忠誠。從虎豹出沒的春日險峰,到酷暑難耐的盛夏濕地,到蚊蟲肆虐深山老林,到寒風刺骨的雪原嚴冬。四季輪轉交替,不變的是他們穿梭于林間的背影,是他們守護綠水青山的初心,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森調精神。這首質樸而鏗鏘的四季歌,將在一代又一代森調人的身上接續唱響,傳遍龍江大地的每一個綠色角落。
責任編輯:張澤國
審 核:董雪婷
統 籌: 張宇
監 制: 曲立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